腹腔镜外科杂志

Journal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论著

  • 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在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邢家亮;孟佳佳;徐娜娜;

    目的:探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在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腔镜组(n=48)与传统组(n=72)。腔镜组经锁骨下入路在腔镜辅助下通过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传统组采用传统颈部切口经颈白线入路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术后声音情况、颈部牵拉感、切口美容满意度。结果:腔镜组患者年龄小于传统组[(40.29±10.67)岁vs.(51.28±13.82)岁],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86.31±25.77) min vs.(68.28±24.34) min],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3.74±0.15) cm vs.(5.45±0.67) cm],颈部牵拉感发生率低于传统组[12(25%) vs. 32(44.44%)],术后切口美容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3(2,3)分vs. 2(1,3)分],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引流量多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白介素-6、C-反应蛋白)、术后声音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结合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独特的美容效果与颈部舒适度,适于有美容需求的患者。

    2025年08期 v.30 561-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手术器械串拉钩在锁骨下入路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娄焕云;杨琳;陈波;杨振鹏;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串拉钩在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4年2月至2024年12月为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拉钩组(对照组,n=40)与器械串拉钩组(研究组,n=40)。通过回顾分析手术录像获取关键手术参数,包括甲状腺上极处理时间、喉返神经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上位甲状旁腺显露情况、喉上神经外支显露情况及器械稳定性评分等,并比较喉返神经损伤率、喉上神经损伤率、低钙血症、术后1周吞咽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评分等术后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研究组甲状腺上极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164.8±60.9) s vs.(291.8±99.6) s,P<0.001],上位甲状旁腺显露率(70.0%vs. 40.0%,P=0.007)、喉上神经外支显露率(67.5%vs. 42.5%,P=0.025)、器械稳定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喉上神经损伤率(2.5%vs. 1 2.5%,P=0.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吞咽功能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瘢痕评分、喉返神经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器械串拉钩在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核心优势为甲状腺上极处理时间缩短、神经与甲状旁腺显露改善、术后吞咽功能恢复加速及成本可控,这一技术为基层医院开展高质量腔镜甲状腺手术提供了可行方案。

    2025年08期 v.30 568-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意外脾损伤的处理体会

    黄晓悦;张嘉琪;张丽君;张朋飞;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意外脾损伤的止血方法,探讨采用盐水纱布压迫渗血面后使用电凝纱布治疗脾脏表面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施行的16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4.9%)术中发生意外脾损伤,均为Ⅰ级脾损伤,分别使用单极大功率喷凝止血、双极电凝止血、盐水纱布加压脾出血点后在纱布上方以单极电凝止血。结果:3例脾脏表面出血使用单极电凝进行大功率喷凝止血,2例脾脏创面较深使用单极电凝止血未成功后用双极电凝止血,3例脾出血使用双极电凝止血未成功,在脾出血处用盐水纱布加压后在纱布上方以单极电凝止血。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止血,术中出血量10~50 m L,平均(30±16.4) m 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P=0.094)、白细胞(P=0.444)、血小板(P=0.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意外脾损伤手术时间平均(234.375±24.55) min,常规手术时间平均(226.43±26.83)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6);术中意外脾损伤患者平均住院(16.13±1.96) d,常规手术平均住院(16.25±4.26)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3)。术后未发生感染、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Ⅰ级脾损伤通过使用单极喷凝、双极电凝及盐水纱布压迫渗血面后电凝纱布的方法可有效止血。单极电凝大功率喷凝止血常用于创面较小的情况,使用不当有扩大创面的风险;双极电凝的止血效果优于单极电凝,但需更换器械,增加成本;盐水纱布压迫渗血面后电凝纱布的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靠。

    2025年08期 v.30 574-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两人四孔法头侧联合中间入路与传统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郭宗非;杨成刚;梁堂帅;王文晓;孔祥恒;徐宾;

    目的:比较两人四孔法头侧联合中间入路与传统完全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为85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采用两人四孔法头侧联合中间入路(联合组),41例采用传统完全中间入路(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120.0±29.4) min vs.(152.9±38.7) min,t=4.421,P<0.001],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55.8±9.4) mL vs.(91.9±16.9) mL,t=11.927,P<0.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采用两人四孔法头侧联合中间入路的手术有效性、安全性与传统完全中间入路相当,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30 579-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肠道恢复效果的对比研究

    顾晨霄;杨成刚;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术后肠道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为108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完全组(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n=55)与辅助组(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53),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炎症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淋巴结清扫数量、切除标本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组手术时间长于辅助组[(158.15±15.65) min vs.(149.62±14.98) min,P=0.005],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39±0.43) d vs.(2.67±0.59),P=0.006]、下床活动时间[(1.88±0.38) d vs.(2.25±0.52) d,P<0.001]、住院时间[(6.53±1.03) d vs.(7.02±1.34) d,P=0.036]短于辅助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于辅助组(1vs. 6,P=0.045)。两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升高,完全组水平低于辅助组(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可缩短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2025年08期 v.30 584-58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腹腔镜下改良袢式胆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分析

    陈熙;蒋婷;匡铭;胡朝辉;罗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袢式胆肠吻合术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评估其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组58例,传统组66例。改良组采用腹腔镜下离断空肠的改良袢式胆肠吻合术,经结肠前通道将空肠袢上提至肝门部,先行胆肠端侧吻合,再于近端空肠距吻合口约5 cm处切断空肠,并于远端约50 cm处完成肠肠侧侧吻合,保留空肠系膜血供。传统组行常规腹腔镜下Roux-en-Y胆肠吻合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胆肠吻合时间短于传统组[(37.98±4.54) min vs.(47.55±6.24) min,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排空障碍、反流性胆管炎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中,BMI>25 kg/m~2与BMI≤25 kg/m~2患者的胆肠吻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中,BMI>25 kg/m~2患者的胆肠吻合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腹腔镜下改良袢式胆肠吻合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可缩短胆肠吻合时间,利于术后恢复,适于肥胖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8期 v.30 589-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彭晓兵;王英霞;张向涛;

    目的:探讨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07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53)行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联合常规干预治疗,治疗组(n=54)行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炎症指标、肠道屏障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在缩短恢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025年08期 v.30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内环口缩窄成型术在腹腔镜治疗Ⅲ型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汪杰;高小斌;张云峰;包文中;李良;

    目的:探讨内环口缩窄成型技术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男性Ⅲ型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84例男性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斜疝内环口缺损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组,40例采用内环口缩窄成型术(应用3-0倒刺缝线缝合缩窄内环口至≤1 cm,缩窄组),44例常规处理(常规组)。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缩窄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t=4.843,P<0.001),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低于常规组(5%vs. 22.7%,χ~2=5.377,P=0.020)。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年男性Ⅲ型腹股沟斜疝术中采用内环口缩窄成型是安全、可靠的,能有效预防血清肿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08期 v.30 600-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内环口关闭技术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Ⅲ型斜疝中的应用

    莫宇轩;汤凌佳;

    目的:探讨内环口关闭技术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Ⅲ型斜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Ⅲ型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内环口关闭组与未关闭组,每组43例。关闭组采用3-0倒刺线连续缝合关闭内环口,未关闭组不做特殊处理。主要对比指标为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肿发生率及血清肿积液量,次要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EP,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闭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关闭组,住院费用多于未关闭组(P<0.001)。两组横断疝囊比例、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1个月,关闭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未关闭组(P<0.001);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血清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两组血清肿积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29)。随访期间,两组均无疝复发、补片感染、慢性疼痛。结论:TEP内环口关闭技术治疗Ⅲ型斜疝是安全的,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2025年08期 v.30 604-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黄华龙;郑福榕;郑志铭;叶建国;宋凯鹏;胡安然;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法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22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行经脐单孔法TEP(单孔组),135例行三孔法TEP(三孔组),比较两组疝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患者腹壁满意度及术后半年疝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住院费用高于三孔组[0.77(0.73,0.99)万元vs. 0.74(0.69,0.95)万元,P=0.016],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三孔组[2(1,3) vs. 3(2,4),P<0.001],术后1个月腹壁满意度高于三孔组(P=0.003);单孔组与三孔组手术时间[60(40,70)min vs. 60(46,76) min,P=0.421]、术中出血量[5(5,5) m L vs. 5(5,5) m L,P=0.831]、总住院时间[4(3,6) d vs. 4(4,5) d,P=0.408]、术后住院时间[1(1,2) d vs. 2(1,2) d,P=0.06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经脐单孔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8期 v.30 609-612+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读者·作者·编者

  • 关于冒用本刊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郑重声明

    本刊编辑部;

    <正>近期,有论文中介或个人冒充《腹腔镜外科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通过邮件以各种理由添加作者微信,严重损害了本刊声誉及作者权益,破坏了社会诚信。本刊从未要求加作者微信,也未授权任何组织、机构代理征稿,请作者认真甄别,谨防上当受骗。本刊特此发布如下声明。一、本刊仅接受作者直接投稿,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或直接与编辑部联系。官网网址为http://fqjwkzz.qiluhospital.com,在线投稿系统网址为http://fqjw.cbpt.cnki.net。本刊从未使用相似网址、QQ、微信等其他形式征稿,不会给作者发送邮件称可以添加工作人员微信。

    2025年08期 v.30 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正>论著类文章要求4000字以上,文字精练通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内容真实,无一稿多投。文章应包括以下内容:(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能反映文章主题,中文文题一般20个汉字以内。(2)摘要。文章需附300~500字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论文的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结果中须详列主要数据。英文摘要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姓名后直接排科室、单位的英译名称及邮政编码。

    2025年08期 v.30 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消息

  •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正>《腹腔镜外科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全国唯一的腹腔镜外科专业学术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刊物,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7-1361/R,ISSN 1009-6612,月刊,大16开,8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综述、临床经验、英文稿、病例报告、护理等,每期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综述、专题讲座,介绍腹腔镜发展的最新学术动态。

    2025年08期 v.30 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综述

  • 颈侧方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与展望

    刘英明;石臣磊;雷国荣;张晓聪;石铁锋;秦华东;姚京;王冰;田文;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术式。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颈侧方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因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正日益受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青睐。但该技术仍面临技术挑战与潜在的并发症风险,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与优化。本文就不同类型的颈侧方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现状作一综述,重点分析各种术式的利弊,展望未来研究及技术创新的可能方向。

    2025年08期 v.30 613-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腐蚀性胃狭窄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徐阳;陈庆毫;郭耀;王萧;王晓阳;

    腐蚀性物质摄入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问题。此类物质一旦摄入体内,可能引起上消化道腐蚀性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进一步损害身心健康。由于全球分布的不均衡性与散发性特征,临床医生往往缺乏相关经验。目前,关于腐蚀性胃狭窄治疗的专业描述与指导方针尚不充分,国内亦缺乏相关研究报道,全面认识腐蚀性胃狭窄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腐蚀性胃狭窄的诊治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30 617-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唐杰;马得恩;孙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得以术后保留肛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是指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出现的排便功能问题,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科学评估肛门功能、预防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进行系统性综述,包括定义、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评价工具、预防、治疗措施,并提倡根据前切除综合征的严重程度,采用升阶梯策略的综合治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及操作参考。

    2025年08期 v.30 624-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护理

  • 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护理干预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

    黄慧琼;陈元杏;

    <正>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际数据2022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192万,占比10.2%,死亡病例90.4万,占比9.3%~([1])。根据中国年度癌症报告,结直肠癌是2022年第二大常见癌症,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2])。结直肠癌的高发病率、死亡率给患者带来较高的负担~([3-4])。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因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围术期护理对术后康复具有关键作用。瑞士奶酪模型最初由Reason提出~([5]),用于解释复杂系统中事故发生的机制。该模型将系统看作由多个层次组成,每一层都含有潜在的缺陷或“漏洞”,当这些漏洞在时间、空间上重叠时,即形成了一条“事故路径”,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将此理论应用于医疗护理领域,尤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意味着需要识别并填补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6])。本研究引入瑞士奶酪模型优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旨在通过多层防御机制认识风险,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优化护理路径,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为护理实践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2025年08期 v.30 63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抢救护理分享

    覃宏荣;常宝;

    <正>腹腔镜肝切除术作为微创外科的重要进展,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术中静脉空气栓塞作为潜在致命的并发症仍需高度警惕~([1])。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静脉空气栓塞总体发生率为6%~100%(多数为亚临床型),具有显著的临床表现、引发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严重静脉空气栓塞发生率为0.001%~0.59%,临床可表现为急性循环衰竭、顽固性低氧血症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28%,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优化气腹管理、精细化手术操作及多学科协作干预是降低风险的核心策略。本文通过复习1例患者术中肝静脉损伤导致静脉空气栓塞的抢救经过,结合最新循证医学依据,系统阐述术中静脉空气栓塞的诊断、处理要点,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参考,降低患者风险并改善预后。

    2025年08期 v.30 633-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磁锚定减戳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张莉;钟秋烨;冒健骐;龚瑞敏;张苗苗;董芳芳;吕毅;严小鹏;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 omy,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1])。外科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单孔化已成为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趋势~([2])。我们前期设计并研发了用于减戳孔LC的磁锚定装置~([3]),通过临床前动物实验充分验证了安全性与可行性~([4]),现已在临床开展试用~([5])。自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国内首例磁锚定减戳孔LC以来,累计施行162例,疗效良好,成为国内单中心开展磁锚定减戳孔LC手术病例最多的机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围术期护理经验,并形成了集束化护理方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2025年08期 v.30 636-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病例报告

  • 全胃术后并发嵌顿性膈疝伴绞窄性小肠梗阻急诊手术1例报告

    张言言;龚航军;韩刚;

    <正>膈疝是指腹腔脏器、组织经膈肌先天或后天获得性缺损进入胸腔内引起的腹内疝,发生在膈肌后部胸腹膜裂孔的膈疝称为Boch-dalek疝~([1]),发生在膈肌前部的疝称为Morgagni疝~([2]);因发病原因不同,成人膈疝主要分为创伤性膈疝与医源性膈疝,由于食管、胃底、肝、脾等手术造成的膈疝称为医源性膈疝~([3])。文献报道~([4]),成人膈疝统计困难,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为6%;尸检时发现比例为1∶7000~1∶2000,手术死亡率可高达30%。膈肌为胸腹腔分界,分隔负压胸腔与正压腹腔,因此胸、腹腔存在一定正常压力差,因食管、贲门、胃底肿瘤等手术造成的医源性膈疝形成后因胸腹腔压力差的原因常无法自愈,若不及时处理,膈疝缺损会逐步增大,随着疝入脏器、组织的增加,可能出现嵌顿、梗阻等并发症~([5])。本例患者为胃恶性肿瘤行全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中为形成良好的腔内吻合条件,打开膈肌裂孔充分游离食管下段,清扫第19、20组淋巴结,切开左侧膈肌角,造成膈肌缺损;术后化疗过程中患者常出现恶心、干呕等胃肠道反应,导致腹腔压力反复增加,造成腹腔内游离小肠经此膈肌缺损进入膈上间隙。

    2025年08期 v.30 638-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腹腔镜外科杂志》稿约

    <正>《腹腔镜外科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刊号:CN 37ˉ1361/R;ISSN 1009ˉ6612),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全国唯一的腹腔镜外科专业学术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腹腔镜暨内镜外科学组的学术性刊物,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月刊,大16开,80页。本刊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际、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及时报道腹腔镜在普外、胸外、泌尿外、妇产科等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以及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和新经验。本刊贯彻“双百”方针,欢迎不同的学术观点与经验进行争鸣和交流,达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稿约如下:

    2025年08期 v.30 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