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家亮;孟佳佳;徐娜娜;
目的:探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在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腔镜组(n=48)与传统组(n=72)。腔镜组经锁骨下入路在腔镜辅助下通过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传统组采用传统颈部切口经颈白线入路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术后声音情况、颈部牵拉感、切口美容满意度。结果:腔镜组患者年龄小于传统组[(40.29±10.67)岁vs.(51.28±13.82)岁],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86.31±25.77) min vs.(68.28±24.34) min],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3.74±0.15) cm vs.(5.45±0.67) cm],颈部牵拉感发生率低于传统组[12(25%) vs. 32(44.44%)],术后切口美容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3(2,3)分vs. 2(1,3)分],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引流量多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白介素-6、C-反应蛋白)、术后声音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结合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独特的美容效果与颈部舒适度,适于有美容需求的患者。
2025年08期 v.30 561-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娄焕云;杨琳;陈波;杨振鹏;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串拉钩在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4年2月至2024年12月为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拉钩组(对照组,n=40)与器械串拉钩组(研究组,n=40)。通过回顾分析手术录像获取关键手术参数,包括甲状腺上极处理时间、喉返神经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上位甲状旁腺显露情况、喉上神经外支显露情况及器械稳定性评分等,并比较喉返神经损伤率、喉上神经损伤率、低钙血症、术后1周吞咽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评分等术后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研究组甲状腺上极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164.8±60.9) s vs.(291.8±99.6) s,P<0.001],上位甲状旁腺显露率(70.0%vs. 40.0%,P=0.007)、喉上神经外支显露率(67.5%vs. 42.5%,P=0.025)、器械稳定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喉上神经损伤率(2.5%vs. 1 2.5%,P=0.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吞咽功能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瘢痕评分、喉返神经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器械串拉钩在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核心优势为甲状腺上极处理时间缩短、神经与甲状旁腺显露改善、术后吞咽功能恢复加速及成本可控,这一技术为基层医院开展高质量腔镜甲状腺手术提供了可行方案。
2025年08期 v.30 568-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黄晓悦;张嘉琪;张丽君;张朋飞;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意外脾损伤的止血方法,探讨采用盐水纱布压迫渗血面后使用电凝纱布治疗脾脏表面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施行的16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4.9%)术中发生意外脾损伤,均为Ⅰ级脾损伤,分别使用单极大功率喷凝止血、双极电凝止血、盐水纱布加压脾出血点后在纱布上方以单极电凝止血。结果:3例脾脏表面出血使用单极电凝进行大功率喷凝止血,2例脾脏创面较深使用单极电凝止血未成功后用双极电凝止血,3例脾出血使用双极电凝止血未成功,在脾出血处用盐水纱布加压后在纱布上方以单极电凝止血。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止血,术中出血量10~50 m L,平均(30±16.4) m 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P=0.094)、白细胞(P=0.444)、血小板(P=0.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意外脾损伤手术时间平均(234.375±24.55) min,常规手术时间平均(226.43±26.83)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6);术中意外脾损伤患者平均住院(16.13±1.96) d,常规手术平均住院(16.25±4.26)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3)。术后未发生感染、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Ⅰ级脾损伤通过使用单极喷凝、双极电凝及盐水纱布压迫渗血面后电凝纱布的方法可有效止血。单极电凝大功率喷凝止血常用于创面较小的情况,使用不当有扩大创面的风险;双极电凝的止血效果优于单极电凝,但需更换器械,增加成本;盐水纱布压迫渗血面后电凝纱布的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靠。
2025年08期 v.30 574-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郭宗非;杨成刚;梁堂帅;王文晓;孔祥恒;徐宾;
目的:比较两人四孔法头侧联合中间入路与传统完全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为85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采用两人四孔法头侧联合中间入路(联合组),41例采用传统完全中间入路(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120.0±29.4) min vs.(152.9±38.7) min,t=4.421,P<0.001],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55.8±9.4) mL vs.(91.9±16.9) mL,t=11.927,P<0.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采用两人四孔法头侧联合中间入路的手术有效性、安全性与传统完全中间入路相当,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30 579-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顾晨霄;杨成刚;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术后肠道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为108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完全组(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n=55)与辅助组(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53),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炎症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淋巴结清扫数量、切除标本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组手术时间长于辅助组[(158.15±15.65) min vs.(149.62±14.98) min,P=0.005],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39±0.43) d vs.(2.67±0.59),P=0.006]、下床活动时间[(1.88±0.38) d vs.(2.25±0.52) d,P<0.001]、住院时间[(6.53±1.03) d vs.(7.02±1.34) d,P=0.036]短于辅助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于辅助组(1vs. 6,P=0.045)。两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升高,完全组水平低于辅助组(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可缩短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2025年08期 v.30 584-58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陈熙;蒋婷;匡铭;胡朝辉;罗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袢式胆肠吻合术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评估其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组58例,传统组66例。改良组采用腹腔镜下离断空肠的改良袢式胆肠吻合术,经结肠前通道将空肠袢上提至肝门部,先行胆肠端侧吻合,再于近端空肠距吻合口约5 cm处切断空肠,并于远端约50 cm处完成肠肠侧侧吻合,保留空肠系膜血供。传统组行常规腹腔镜下Roux-en-Y胆肠吻合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胆肠吻合时间短于传统组[(37.98±4.54) min vs.(47.55±6.24) min,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排空障碍、反流性胆管炎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中,BMI>25 kg/m~2与BMI≤25 kg/m~2患者的胆肠吻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中,BMI>25 kg/m~2患者的胆肠吻合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腹腔镜下改良袢式胆肠吻合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可缩短胆肠吻合时间,利于术后恢复,适于肥胖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8期 v.30 589-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彭晓兵;王英霞;张向涛;
目的:探讨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07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53)行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联合常规干预治疗,治疗组(n=54)行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炎症指标、肠道屏障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在缩短恢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025年08期 v.30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汪杰;高小斌;张云峰;包文中;李良;
目的:探讨内环口缩窄成型技术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男性Ⅲ型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84例男性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斜疝内环口缺损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组,40例采用内环口缩窄成型术(应用3-0倒刺缝线缝合缩窄内环口至≤1 cm,缩窄组),44例常规处理(常规组)。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缩窄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t=4.843,P<0.001),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低于常规组(5%vs. 22.7%,χ~2=5.377,P=0.020)。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年男性Ⅲ型腹股沟斜疝术中采用内环口缩窄成型是安全、可靠的,能有效预防血清肿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08期 v.30 600-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莫宇轩;汤凌佳;
目的:探讨内环口关闭技术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Ⅲ型斜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Ⅲ型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内环口关闭组与未关闭组,每组43例。关闭组采用3-0倒刺线连续缝合关闭内环口,未关闭组不做特殊处理。主要对比指标为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肿发生率及血清肿积液量,次要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EP,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闭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关闭组,住院费用多于未关闭组(P<0.001)。两组横断疝囊比例、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1个月,关闭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未关闭组(P<0.001);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血清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两组血清肿积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29)。随访期间,两组均无疝复发、补片感染、慢性疼痛。结论:TEP内环口关闭技术治疗Ⅲ型斜疝是安全的,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2025年08期 v.30 604-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黄华龙;郑福榕;郑志铭;叶建国;宋凯鹏;胡安然;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法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22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行经脐单孔法TEP(单孔组),135例行三孔法TEP(三孔组),比较两组疝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患者腹壁满意度及术后半年疝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住院费用高于三孔组[0.77(0.73,0.99)万元vs. 0.74(0.69,0.95)万元,P=0.016],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三孔组[2(1,3) vs. 3(2,4),P<0.001],术后1个月腹壁满意度高于三孔组(P=0.003);单孔组与三孔组手术时间[60(40,70)min vs. 60(46,76) min,P=0.421]、术中出血量[5(5,5) m L vs. 5(5,5) m L,P=0.831]、总住院时间[4(3,6) d vs. 4(4,5) d,P=0.408]、术后住院时间[1(1,2) d vs. 2(1,2) d,P=0.06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经脐单孔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8期 v.30 609-612+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